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马铃薯主粮化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农业的主管部门和一些省的高层领导已经就此达成共识并开始高调推广。对此媒体在炒作,基层在跟进,产业在关注,百姓在热议。


马铃薯主粮化的思路的确有一定的道理。马铃薯的核心优势是产量高,耐瘠薄,消耗水资源少(普通马铃薯),易于加工等。在耕地和水资源相对紧缺的中国,这些优点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马铃薯最终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主粮,成为百姓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还要看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不仅仅是主管部门主观和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就笔者的理解,推广土豆主粮化要解决的几个相关的核心问题应该包括:


  1. 第一,市场导向。在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的今天,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百姓们“吃好”愿望的强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吃饱”的诉求。因此,“好味道”、“消费者体验”、“舌尖上的中国”等在中国大行其道,比起谈大道理更被人们普遍接受。因而,无论其战略和营养价值如何,味道相对单调的土豆制成食品市场空间一定是有限。要想推广土豆的主粮化,首先是要解决土豆产品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市场销路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西方社会现代消费习惯中,炸薯条和薯片等垃圾食品在土豆食品中占有很大比重 – 这样的“主粮”对于百姓的健康,特别是青少年有害无益,恐怕也不是我们需要的;​

  2. 第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性、以及经济形态密切相关,往往是很难改变的,即便稍稍改变,也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我国的领导人曾经基于节约和卫生的原因推广过分餐制,但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分餐制始终也没有推广开来;猪肉消费比起鸡、牛、羊肉等即缺乏健康的依据,又缺乏经济数据的支持,养猪的肉料比最差,效益也不高,还造成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由于消费习惯的驱动,中国的养殖业仍然是“生猪勃勃”;吸烟被公认有百弊而无一利,饮酒也是弊大于利,但是中国的烟民并未见减少,饮酒之风也是在禁止“三公消费”之后才稍有遏制。马铃薯的饮食文化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即便有所改变也一定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 第三,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是主粮的种类和主粮的生产能力的问题。中国虽然耕地有限,而且作为国家战略,粮食安全的警钟始终长鸣,但是近几年中国粮食库存一直在相对高位运行。当前三大主粮(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小而分散,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农民基本不赚钱,下游加工企业水平低,也难以承受成本重负,各大粮库移库困难,现在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如果不解决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问题,不解决好中国农业生产和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化问题,农业一直是一个赔钱的产业,哪种作物作为主粮都无法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困局,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将土豆主粮化的思路有新意,也值得尝试,但是可以预见到的障碍非常多。这一思路的实现是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完成,行政的干预应该少之又少。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切忌一哄而上。如果不能够解决土豆的出路问题而鼓励大量种植,盲目上项目,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中国的农民和农业。 

对于土豆主粮化的战略本人乐见其成,但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话题:



0

推荐

刘石

刘石

35篇文章 6年前更新

职业经理人,2001至2009年先锋种业中国区总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