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年第一个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重点关注农业,并已经成为惯例。因此,每年初期盼、研读和追随“中央一号文件”就成为中国农业界,以致整个社会跨入新年的一道精神会餐。 

因为是关乎一整年的产业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一定会面面俱到,而各种关键和有用的信息都会涵盖在各种高大上、概念性和相对抽象的词句之中。所以,一旦文件出台,社会各界的种种各解读、亮点、揣测等也会接踵而至。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会从中找出于本行业相关的利好信息,并成为本行业接下来一整年自我激励的精神动力。

但是,一万个人的眼里有一万个不同哈姆雷特。本人从这份文件中看到的是,与往年不同的正确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导向。

  1. 经济 – 从数量转变为质量。从1990年前后开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从短缺经济时代进入到过剩经济时代的转折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应该及时从数量经济及时调整为质量经济 – 但是结果令人十分遗憾。从农业产业来看,也应该从单纯的产量追求转变为质量、多品种选择、口味、安全性等的追求。因此,现在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的调整,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缩面积,降产能,换品种等简单的思维上,而更应该是进行产业升级和展业战略转移的契机,将产业从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的契机,从数量经济转变为质量经济的契机,完成本应二十年前就应该完成的转变;

  • 产业 – 从产能转变为效率。农业生产的“十N连增”即是成绩,同时也体现了不足。脱离的需求初级农产品的无限度的扩张即是大量的资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机会成本的损失。产业发达程度的标志不是产能的大小,而是产业效率的高低。而产业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产业链的贯通能力,技术含量,管理能力,与市场的对接能力,以及制度效率等的综合体现,而不应该是靠传统的遍地开荒,高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精耕细作等。因此,脱离的产业效率和市场需求的“XX连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企业 – 从产量转变为效益。产量是农业产业和企业能力的标志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指标是产业和企业的效益。没有市场的产量是负能量和负效益。没有效益企业没有资本和资源的支撑,人才会流失,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可持续性。中国土地的碎片化,小农经济形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粮食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都长期制约产业的发展,影响涉农企业的效益。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克服这些制度性和结构性的障碍,依据市场经济规律,从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效益入手。

最后,产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一定需要依据自身的规律,同时企业也需要有定力、超前性和独特的切入点,不能一概而论。每次等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众多企业一哄而上去“赶海”,或者临机改变捡“便宜”,那么面前的不一定是“蓝海”,很有可能是“红海”,甚至是“死海”。

消费者需求,客户需求和产业发展去求是企业不变的努力方向,为客户和消费者创造价值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话题:



0

推荐

刘石

刘石

35篇文章 6年前更新

职业经理人,2001至2009年先锋种业中国区总裁

文章